職場輕鬆談-【態度決定高度,格局決定結局,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並不等於做正確的事】

231

7,273 次瀏覽

彌月送禮
previous arrow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next arrow

最近一個在行銷業務部門擔任管理職的朋友Gary和我分享了這麼一則實際職場案例,由於年終將至,Gary開始稍微盤查了一下部門內各單位的績效表現狀況,後來發現其中一支由Adam所帶領的團隊已經連續幾個月都無法達標了,十二月的績效看起來更是慘淡,因此Gary只好在上禮拜趕緊找了Adam開會商討對策,看看能否在剩下約莫兩個多禮拜的時間裡做點什麼有助於追回績效的事?

這本應該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畢竟每間公司裡的每個部門、每位員工之所以存在,本來就該是為了達成所設定的目標才是,不過卻沒想到Adam不僅根本提不出半點對策,對於Gary所給出的幾項建議作法又始終不肯接受,對此感到相當納悶的Gary便開口問了Adam,以下則是兩人的對話內容:

Gary:「我不明白,既然你沒有更好的方法可以追回績效,為何不願接受我的建議?」
Adam:「不是我不願意接受,不過我現在真的沒有時間去做你說的那些事。」
Gary:「為何會沒有時間?那麼你現在都在忙些什麼?」
Adam:「我現在正為了明年4月份的業績目標做準備,所以沒辦法抽身。」
Gary:「那麼你現在的意思是要直接放棄掉這個月的績效了嗎?另外,你為了還沒到來的4月份而捨棄了這個月的績效,那麼請問你4月預計能帶來多少績效?能夠彌補這幾個月的虧損嗎?」
Adam:「老實說,我覺得你這樣的問法非常不合理,每個月的績效高低,本來就跟你前幾個月的佈局有關,而這個月的績效我早就在9月多就已經佈局好、也做好一切該做的努力了,但12月一到,績效完全不如預期,這可能是市場本身的問題,現在突然發生,我9月多又不可能預估的到,你卻要我馬上給出解決方案,這怎麼對?難道要我騙你說其實我很有把握可以追回,然後隨便做一些事情來搪塞你嗎?市場出了問題,我有什麼辦法?」

以上是絕對真實的一則職場案例,相信各位應該很難想像這樣的內容居然會出現在主管和底下幹部之間的對話中,不過不可否認,這樣的情形其實已經越來越普遍了,尤其經常出現在一些年輕的職場新鮮人或是新手主管身上,他們往往大多只知道表面上的工作任務,卻絲毫不清楚工作背後究竟隱含了多少更重要的責任與意義,或許是真的不懂、或許其實根本就不在意,但事實上,對於你的個人職場評價,有六成以上幾乎都是取決於此,如果只是完成每件所交付的任務,只能說你是一個很好用的員工,但卻不足以看出你將來會是一個很好的主管,所以才會有許多工作者老愛抱怨:「為何我工作比誰都還努力認真、加班時間比誰都還長、在公司待得比誰都還久,但每當有主管職缺釋出時,這樣的機會卻始終輪不到我?」其實關鍵就在此。

一個好的員工,或許的確只要態度夠好、夠聽話、不會出亂子、績效表現也別太差就好,不過一個好的主管,卻必須要有足夠的「職場成熟度」(也就是前述對於工作背後的責任與意義的理解程度)才行,這和年紀、經驗未必直接相關,反倒跟你看事情的視野與格局有關,如果講得更直白些,其實你也可以把它認知成所謂的「同理心」。

以這次的案例來說,Adam的回應內容或許不能說是完全錯誤,不過卻十分令人難以接受,因為Adam似乎凡事都只想到自己,只願做自己想做的事、只認同自己認同的事,對於績效未達標的事實,不僅沒有自我檢討,也沒拿出任何想解決問題的態度來,或許你自以為這樣做沒錯,但你是否曾經想過看在其他人眼裡會作何感想?而你又是否明白因為你的消極態度、因為你的績效未能達標,將會影響多少人?這就是所謂的同理心。

正所謂將帥無能,累死三軍,一個員工的問題或許只會影響自己,但是一個幹部的問題卻會影響一大群人,這就是責任與壓力的不同,換了位置就得跟著換個腦袋,身為員工,你可以為了自己,但身為幹部,你卻得為了團隊,地位越高、權力越大、責任也越重、影響層面也就越廣泛,如果你的績效沒做好,首先影響到的肯定會是底下所有同仁們的薪資與生計問題,再往上一點,則將連帶影響當初願意給你機會、舉薦你的直屬主管,若是再往更上一點,如果因為虧損嚴重,而阻礙了公司整體的發展進度,更將影響整間公司在股東眼中的信任與支持程度,或許有人會認為,這話,似乎說得嚴重了些,不過每份工作原本就可做大,也可做小,只因主事者的格局與視野不同,才決定了這份工作未來所能夠做到的成就有多大,如果你連一件看似再平凡不過、再微不足道的小事都能做出超乎預期的成就了,那麼公司又有什麼理由不相信你、不將更多的資源投資在你的未來潛力上?

至於即便只是一件小事,為何有人卻能夠將它看得這麼遠、做得這麼大?關鍵還是在於前面所提到的「同理心」,只因為你十分清楚明白這件看似再簡單不過的小事背後,將影響到多麽廣泛的人、事、物,才會給自己不得不把事情做好的理由和態度,並且在這樣的前提之下,盡其所能的讓這件小事能夠盡可能地滿足所有相關利害關係人的期待,結果或許無法做到盡善盡美,不過至少得讓所有人都可接受,當你以這樣的「第三人稱視野」、或是「旁觀者的角度」再次看待同一件工作任務時,或許結果依然無法改變,但至少在工作表現上絕對不會是這種蠻不在乎、我行我素的態度。

如果你凡事只想到自己,卻從不顧及他人死活,只會抱怨別人,卻從不檢討自己,那麼這樣的態度,除了顯然不適合帶領團隊之外,只會反映問題,卻又提不出解決辦法來,甚至連主管給的建議也不願採用,那麼這樣的幹部要之何用?最後不僅得不到任何升遷加薪的機會,即便哪天突然被資遣裁員了,又有什麼好意外的?有則改之,無則勉之,大家加油~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