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輕鬆談—【問題解決能力:大學生和研究生的差異】

university student 1872810 1280
2,664 次瀏覽

彌月送禮
previous arrow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next arrow

「大學生和研究生之間究竟有何差別?除了多了一張文憑之外,似乎也沒什麼了不起,但不知為何,一堆比較好的公司、比較高薪的職缺,卻偏偏都要求研究所以上學歷才符合面試資格,真是狗眼看人低!!」我想上述這段話,應該是許多求職者內心經常出現的O.S.吧!!沒關係,我幫你們說出來了XD~雖然我本身也是研究所畢業,不過或許是因為待在文化教育產業久了,對於這樣的差別待遇,就我個人而言,的確也非常不認同,畢竟公司要的是人才,又不是那張文憑,如果未審先判,一開始就設下這樣的限制條件,只會讓公司平白錯過許多人才罷了!!不過這樣的想法,卻在我升上部門主管之後沒多久,便漸漸開始產生動搖………..

在此之前,先和各位分享一下我的研究所求學心得,想當初剛進研究所,每個人都會被分配到屬於自己在研究室中的固定坐位,至於所謂的研究,究竟是在研究什麼?沒人會告訴你,究竟要如何研究?也沒人會告訴你,你唯一只知道一件事,想畢業,就要先寫出研究論文,而想寫出研究論文,就要先找到指導教授,這就是我當時唯一能夠取得的線索,於是我明白了一件事,如果依照這樣的邏輯推理,那麼能否畢業的關鍵肯定就在指導教授手中。

於是開學後不久,當我對於系上教授都有一定的了解後,我便找了其中一位做我的指導教授,而對方也十分爽快地就欣然答應,一切都是如此順利,看來想要畢業似乎也沒想像中困難,於是我便打鐵趁熱,當下立馬就和教授敲了第一次的論文討論時間,心裡還想著,如果能夠提早完成論文,那麼剩下來的時間還能做許多的規劃應用,多好!

後來總算到了第一次和教授約好的論文討論時間了,我早就準備了許多問題想要來好好請教教授,比方像是論文撰寫方向建議、研究方法建議、資料取得方式建議、章節編排方式建議等,當然,在此之前我也做了不少功課、整理了不少資料,只希望教授能夠看到我的努力和積極的態度,而願意無私的協助我完成這份論文。

不過美夢似乎總是特別容易醒,原本脾氣溫和、平易近人的教授,聽完了我的問題、也看完了我所準備的資料後,卻有些不悅的反問我:「所以你今天到底是來幹嘛的?這些問題不就是你要去解決的嗎?我今天要聽到的是你的答案,你卻把你的問題丟回來給我做什麼?」

教授的這番話讓我整個人當場傻住,「奇怪?指導教授不是本來就有責任義務協助學生完成論文,並且對於不清楚的地方給予建議、甚至是教育,否則我們以前根本就沒寫過論文,怎麼可能知道要如何寫出教授要的標準?」不過即便我在內心質疑、甚至是咒罵了多少次,結果卻依然沒有改變,教授想聽的就是你的答案、想看到的就是你的結果,不要丟問題、不要等答案,否則不如別討論。

當我逐漸搞懂了整個遊戲規則後,我決定不再依賴任何人(或者應該說根本沒人可依賴),不懂的就靠自學,別人不教的就自己默默觀察,然後想辦法偷學,當然,一開始有許多進度都只能仰賴「參考」,直到自己漸漸摸熟方向之後,才慢慢把一些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全都拿掉,改以自己的思考邏輯來重新撰寫,過程中,其實我已經不太常主動去找指導教授了,從原本一週一次的討論,到最後幾乎每隔一到兩個月才會去一次,每次去,給的都是我的「解答」,而教授給的,則幾乎全都是批判,然後我再針對這些批判回去做修改,而修改的方向主要只有兩種:一是堅持己見,但重新尋找證據證明「我才是對的」,二是放棄己見,另外再去想一個更好的解答。

就這麼「磨合」了一年半,我必須坦承,過程中的討論「氣氛」絕不是一般想像中的那種兄友弟恭、父慈子孝之類的「大同世界」,反而就外人來看,比較像是一種劍拔弩張、激烈中又帶點緊張的關係,不過在這樣的氣氛下,我總算還是完成了論文,而且口試過程也十分順利,畢竟裡面的東西都是自己的,倒也不太怕會被問倒,因此最後當然也就這麼順利畢業了。

對我而言,在這段研究所的求學過程中,說實話,真正學到的東西並不是什麼專業或知識(相較之下,我認為大學四年反而學的更深),而是一種態度,或許不論是在國小、國中、高中、甚至是大學的求學過程中,很多時候,只要你夠「認真」、夠「專心」、甚至是夠「聽話」,想畢業,其實一點都不難,不過對於研究所而言,如果你無法學會「獨立思考」、如果你不具備「問題解決能力」,而凡事還是只懂得依賴、等答案、等指示,想畢業,根本不可能,就如同當時教授和我說過的:「畢不畢得了業,不是由我決定,而是你自己!」的確,標準本來就在那裡,從來也沒變過,今天是你自己不夠qualify,不僅不懂得檢討自己,卻還反過頭來怪罪是別人沒將你照顧好,你是否曾想過,當初是這間學校拜託你來念?還是你自己積極爭取想進入這間學校?現在卻還反客為主,這樣對嗎?

這道理就如同職場,許多的大學新鮮人或許並沒有過這樣的經歷,似乎總覺得所謂的工作,就是只要自己認真、努力,就可以得到應有的報酬,殊不知,所謂的薪水高低,從來就不是取決於單純的認真、努力,而是結果,也就是你「實際」能夠幫公司帶來多少營收,才能取得相對應的報酬,因此,重點不在於你究竟付出了多少「勞力」,而是你的「問題解決能力」,或許你應該知道,如果無法解決問題,付出再多勞力又有何意義?相反的,如果能夠解決問題,又何必一定得付出這麼多的勞力?

不過許多資歷尚淺的職場新鮮人,似乎都並沒有這樣的自覺,還是把職場當學校一樣來看待:「很多事我本來就不會,正常!資深前輩或主管本來就該教我,理所當然!如果沒人教,我又怎麼會?如果不告訴我,我又怎麼知道該做什麼?」結果當自己因為表現不如預期,而受到主管責備時,卻又總是一臉無辜的抱怨:「該教的不教,該說的不說,這明明就是主管的問題,怎麼全都怪到我頭上?」

不好意思,這就是職場與學校的差別,學校是你學習本事的地方,而職場則是你發揮本事的地方,想想看,一間公司營運如果沒有任何問題,那又何必開職缺?既然開了職缺,自然是希望找有能力的人來協助解決問題,而如果在解決問題之前,還得先想辦法教你該如何解決問題,同時還得支付你一筆薪水,如此不符合成本效益,那還聘請你來做什麼?正所謂「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你既然根本還沒準備好,又怎麼可能得到機會?

或許的確不該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只因為幾個「特例」,就否決了其他優秀的大學生,也未必每個研究生在經歷過這段研究過程的磨練後,就一定會有「問題解決能力」、就能學會「獨立思考」,這篇文章主要還是希望能夠從筆者自己的管理角度,來告訴讀者們什麼樣的員工才算是優秀的員工、才夠qualify,那些職缺上的學歷限制,只不過是幫助主管能夠在眾多履歷中更快找出「可能」具有「即戰力」的人才罷了,因此,如果你是研究所學歷,就別辜負了公司對於你的期待,如果你只有大學學歷,只要具備問題解決能力、也能夠獨立思考,那麼學歷高低無論是對你、或是對公司而言,自然也就不再是問題了,如此而已,重點並不在於學歷,而在於你的本事,共勉之,大家加油~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